disable right click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寫作企劃能力

兩年了 我一直樂在寫作其中
因為可以寫自己喜歡的主題
然而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 面向越來越廣
我也需要接一些企畫的內容

聽起來很專業
但其實就是雜誌社OR業主的外包(OUT SOURCE)
沒錯 我就是那個外包人員
通常這樣的寫作篇數會比較多
大約是三到四篇
也通常很趕

對~這就是可怕的地方
加上我白天還有正職工作
這一切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有時候我可以專心在家寫作
有時候我必須下班後在溜回OFFICE偷用電腦
還有更多時候我要大街小巷找網咖
我想未來我應該要包下一間飯店旅館 專心寫作ORZ

但是今天收到有史以來最感動的一封指導信
是表演藝術界 健英老師的指正

偷偷貼在這裡
希望將來可以記住老師的用心
也希望自己將來寫作可以更上一層樓

珮芸:
謝謝你的協助,並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完成了第一篇,感激不盡。遠距離採訪真的不是易事。稍微和你交換一下對訪問稿的看法。很不好意思,這件事應該更早一點做的,都怪我實在太忙。
我們所提供的訪問稿,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鈕扣舞者們「更容易被認識,更容易瞭解他們的特色或特質」。而其中有一批讀者,就是媒體。台灣的舞蹈節目非常多,也不斷在推出新名字,但對大部分觀眾而言都差不多,就是跳舞。
鈕扣計畫選在非舞蹈圈內人熟悉的舞蹈廳,而在誠品信義店,也就是想更接近一般觀眾。  接近一般觀眾,並非去改變作品以迎合觀眾,而是改變我們引介舞者的方式。透過我們提供的文章也好,影片也好做為基礎(其他則靠各種媒體或部落格記者的消化演繹了),讓鈕扣們的個性鮮明。
這篇文章我自己覺得比較不過癮的是沛齡的個性還可以再透過一些故事而更鮮明。我透過妳的筆有看到沛齡一路的成長經歷,也看到她的得獎實績,但對一般觀眾而言,他們比較難抓到「差異化」。
我很喜歡你在文章裡提到國外媒體形容沛齡「充滿表達性、精準、誠實與即刻性。」但我很想知道這些外國人看到的特質,沛齡為什麼會有?是因為東方人的特質,還是因為她的特質?是她天生有的?還是經過什麼衝擊而頓悟的?她一開始就有嗎?從菜鳥到老鳥的變化過程,她最寶貴的入生經驗或舞台經驗是什麼?
 同樣是舞者,她的差異性是什麼?她在國外生活這麼久,她有「存活」策略嗎?只要抓住一兩個點深入,沛齡就可以變成一個我們還不認識但已經有立體感的人物。
我把這封信也給沛齡及其他舞者們,因為希望大家都一起參與鈕扣計畫的推展過程,然後也更熟悉面對媒體時的應對策略,做為自己日後的經驗累積。媒體很簡單,要鮮明的訊息,然後他們會去創造那個訊息的傳播力。我以自己是過來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以下是我前幾年為台灣的商業週刊訪問中國舞者桑吉加寫的文章,也是用長途電話訪問的,對象也是給一般社會白領人士,所以連威廉佛塞這樣的大師也需要加些文字來介紹的,否則非專業人士並不知道他的重要性。可能很類似這次的採訪環境。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其中我抓的只有兩個點:從西藏傳統生活到出走世界的反差變化2.他的競獎策略。

 辛苦大家了
藏族現代舞第一人桑吉加:http://blog.roodo.com/planet5277/archives/3947427.html
P.S. 請問沛齡七年前回來演是什麼節目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